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检测项目 > 其他
自身力源上肢假肢检测

自身力源上肢假肢检测

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6:34:28

中析研究所涉及专项的性能实验室,在自身力源上肢假肢检测服务领域已有多年经验,可出具CMA和CNAS资质,拥有规范的工程师团队。中析研究所始终以科学研究为主,以客户为中心,在严格的程序下开展检测分析工作,为客户提供检测、分析、还原等一站式服务,检测报告可通过一键扫描查询真伪。

自身力源上肢假肢检测的意义与背景

自身力源上肢假肢作为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技术成果,通过内置动力系统模拟人体上肢功能,显著提升了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肌电信号、压力传感器或关节运动产生的生物力学能量驱动机械装置完成抓握、旋转等动作。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,假肢的智能化、轻量化需求日益增长,但同时也对产品的安全性、可靠性和功能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因此,系统性检测成为确保假肢性能达标、规避使用风险的关键环节,涵盖机械性能、动力系统、人机交互等多个维度。

检测项目

自身力源上肢假肢的检测需覆盖以下核心项目:
1. 机械性能测试:包括关节活动范围、承重能力、动作响应速度及重复定位精度;
2. 动力系统评估:检测电池续航时间、电机输出扭矩、能量转换效率及过载保护功能;
3. 控制精度验证:通过模拟信号输入测试假肢动作的延迟误差和轨迹吻合度;
4. 人机交互测试:评估肌电信号识别准确率、传感器灵敏度及用户操作舒适度;
5. 耐久性试验:模拟日常使用场景进行长期循环测试,分析部件磨损和性能衰减情况。

检测方法

针对不同检测项目需采用专业化技术手段:
- 机械性能测试:使用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结合力学传感器,进行静态负载试验与动态疲劳测试;
- 动力系统评估:通过充放电循环试验台和功率分析仪,量化电池寿命及电机效率;
- 控制精度验证:采用高精度运动捕捉系统(如光学标记追踪)对比指令输入与实际动作偏差;
- 人机交互测试:搭建生物信号模拟平台,结合主观问卷调查评估用户操作体验;
- 耐久性试验:在温湿度控制箱中运行加速老化程序,累计完成数万次动作循环测试。

检测标准

检测过程需严格遵循国内外标准体系:
1. ISO 13405:2021《上肢假肢性能要求与测试方法》规范机械强度与动作精度指标;
2. GB/T 18375-2016《假肢通用技术条件》明确动力系统安全阈值和环境适应性要求;
3. ASTM F2973-19规定肌电控制系统的信号响应时间与抗干扰能力测试流程;
4. 行业补充标准:包括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发布的《智能假肢耐久性测试指南》等。检测机构需配备CMA/CNAS资质,确保报告具备法律效力。

通过科学的检测体系,可全面验证自身力源上肢假肢的临床适用性,推动产品迭代创新,为残障群体提供更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。

检测资质
CMA认证

CMA认证

CNAS认证

CNAS认证

合作客户
长安大学
中科院
北京航空航天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
合作客户